阿里推动去IOE:能否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时间:2020-09-18 09:2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5月底,一则消息被疯传:由于信息安全问题,中国政府要求国内金融机构放弃采购IBM,集体转向国产。浪潮似乎早就知道飓风要来,当天高调宣布"I2I"(IBM to Inspur)计划,对IBM主导的高端服务器市场发起正面进攻。 当这个通俗版的故事在资本市场炒得满天飞时,财新挑起了另一个技术版本的争论——“以阿里云去IOE”,阿里云也因此被推向风口浪尖。 “去IOE”的概念最早由阿里巴巴王坚提出。IOE是指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设备组成的传统IT组合。在“去IOE”实践中,阿里成功以低成本的X86服务器,替代IBM小型机,并不再使用EMC存储。数据库则由开源My SQL和自研数据库OceanBase替代。这件事在IT界引起巨大震动,搞IT的人都明白其牛逼之处。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阿里巴巴是在吹牛逼。 长期以来,IOE等国际巨头对传统IT拥有绝对掌控力,在中国占据着千亿美金的市场份额,利益盘根错节。随着阿里云的商业化,阿里巴巴开始向全行业输出“去IOE”能力,倡导完全抛弃物理服务器,采用互联网化的云计算服务。 把那些卖硬件的生意全干掉,这事可玩大了!! 先看“去IOE”的三种技术路径: 1.国产设备替代 从对IOE依赖度最高的金融机构来看,目前大银行离不开的是IBM的大型机和小型机。由于核心系统对性能和安全稳定性要求比较高,四大行几乎清一色使用IBM。浪潮最主要的产品是低端X86服务器,而单靠X86无法满足银行核心业务需求。大型机,国内尚无替代产品。小型机,浪潮K1是国内唯一取得突破的产品,但目前仅在邮政储蓄部门和建行新疆分行等极少数银行被采用。 最关键的是,IOE长期垄断标准,提供的是一整套解决方案。即使浪潮K1能够替代小型机,价格优势不大,现在也拿不出配套的整体解决方案。 2.虚拟化的私有云 国内也好,国外也罢。目前绝大部分所谓做云计算的公司,都是在用虚拟化技术对传统数据中心进行“云”化,也就是所谓的“私有云”。私有云厂商将VMware这样虚拟机软件,部署于企业现有或新建的数据中心,提供内部类似于云服务的消费与管理方式。这类厂商一般由硬件公司转型而来,通过“云计算”的概念卖硬件软件,IBM、思科、惠普、甲骨文、华为、浪潮、联想的云计算都是如此。 不可否认,私有云和虚拟化技术,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原有数据中心的效率和灵活度,不过依然需要大量的前期硬件软件投资,部署周期没有明显降低,运维的难度和人员不减反增。此外,由于物理数据中心的硬件资源限制,私有云无法弹性扩展,解决不了某一时段的资源紧张问题。这种方式好比对蒸汽火车不断翻新,跟真正云计算时代的动车是两码事。 一篇中国移动IT人员撰写的文章,反映了这种“云”化的局限之处: “早在五六年前,中国移动就着手研究业务支撑系统的云化演进问题。那时候虚拟化技术已经在系统中广泛应用。虚拟化技术能将大的计算资源切成小块,但这些切分出来的计算资源,能否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计算能力,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倘若资源池内无法进行系统间的灵活调配,不但达不到提升整体效率的目的,反而可能导致系统效率降低。” 有人模仿我们的网站请记住我们的唯一地址(www cnit5 com)为您提供以上文章内容。郑重声明:IT行业资讯网站刊登/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论证其描述。本站不负责其真实性。 (责任编辑:sgxyc8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