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之站技术分享 - 数码,科技,生活移动版

首页 > 数码之家 > 网络设备 >

小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雷军欠米粉一个

【钉科技评论】25号,小米无人机要发布了,小米阵营中又增加了一员。这是任何了解小米风格的人都应该想到的产品布局。但是,笔者对这张越摊越大的小米饼却心存疑虑,过分透支的小米品牌终将出现审美疲劳。 小米因发烧的手机起家,开创了中国智能手机的先河,让当时并不明朗的智能手机产业看到了新的方向,高配低价的手机将山寨机市场彻底清扫。以至于业内人士戏称,小米的第一步抢占了山寨机的市场。不管如何说,短时间内催生了小米巨大的市场价值,市占率逐年走高,小米手机刚出道时确实牛。 在小米手机成功的光环下,小米开始了生态链的扩展,投资并购不断上演,据统计,围绕生态链,小米已投资公司55家,7家公司年收入过亿,2家年收入破10亿,4家公司估值已达10亿美金。有企业被小米投资了觉得无比光荣,但是也有不少企业“傲骨铮铮”的不愿意接受小米并购的霸王条款,但是,小米依旧火速成长。 小米手机就是小米“航母”的引擎,要推动小米的持续增长,寻找多个动力引擎无可后非,尽管之前有了路由器等产品,但是不足以形成格局。为此2013年,重资产的小米电视问世,被业内视为抢占客厅入口、构建智能家居生态链场景的重要布局,包括后来的空气净化器、智能插座等。似乎剧情正在朝着雷布斯设计的方向推进。 2014年应该说时近些年小米发展的顶峰,无论是雷军的个人荣誉,小米的市场估值、品牌价值,还是小米手机的销量都取得了全面的丰收,智能家居的生态布局也在稳步推进。雷布斯在各个场合都能不失幽默的操持武汉普通话,在产业界指点江山,背后是小米的辉煌战绩:首次超越三星、联想、酷派和华为,荣登中国头号智能手机厂商宝座。 但是,快速达到顶峰对小米来说并不是好事儿,也可以说小米膨胀了。 小米的成功抓住了机遇窗口,定位发烧产品,性能总能在时间上领先半步,在加上各种神乎其神的营销手段,水军们夜以继日的捧,小米被推向神坛,万众瞩目。“过分”的小米也被置身于众矢之的,成为行业竞争的“公敌”,有的与小米死磕配置,有的与小米拼杀价格,有的与小米拼营销。在硬件配置无法逃离摩尔定律,创新窗口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四面受敌的小米,最终难有招架之力。 2015年,小米不再发烧,年初定的8000万至1亿台出货量目标,却完成了不到7000万,神的附体不灵了。为此,我们看到了雷军发布会上变得有情怀,开始了煽情模式。不过,市场的竞争不为煽情买单。更打击小米的是,IDC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强分别是三星、苹果、华为、OPPO、vivo不见小米的影子,有媒体人戏称小米沦为“其他”。 被视为客厅场景利器的小米智能电视并没有延续智能手机开始的“劲爆”,销量并没有因为小米这个牌子而大火特火,相反,小米品牌的疲软已经开始显现。甚至早就有业内人士为小米开出了“去小米化”的方子。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IDC 最新发布的《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16年第一季度》显示,小米手环全球季度出货量达到370万台,同比增速达到42%。成为可穿戴设备市场全球第一位置的有力挑战者。 显然,雷军不会因为小米手环的增长而欣喜,而是因为智能手机市场的惨败而备受指责。你可以说小米手机保有量不算小,但是,从主流到非主流,是小米手机无法接受的事实。 在笔者看来,小米是一个新事物,前无古人,雷军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尽管雷军一贯低调,但是驾驭火箭的快感肯定好与汽车,难免不能自已。但是,手机才是小米不应该丢弃的主战场,目前来看,受盲目扩张拖累,小米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小米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小米。当雷军通过直播秀吸引眼球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好好考虑如何在智能手机上扳回一城,给曾经的米粉一个交代?
(责任编辑:sgxyc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