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方式打开 Facebook 新 Logo,真的和微信视频
时间:2022-05-07 17:34 来源:未知 作者:sgxyc888 点击:次
Facebook 改名 Meta,也换了新 Logo。 国内网友吐槽这 Logo 长得太像微信视频号,外国网友则直接上手 P 图来了场恶搞的狂欢。 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 就在大家快玩腻的时候,却有人悄悄发现这 Logo 背后其实暗藏玄机。 有一个神奇的方程:x=Asin (at+δ), y=Bsin (bt), 0≤t≤2π。 看不懂也没关系,只要赋上合适的值,剩下的都交给画图软件就行了。 软件不支持 δ(delta) 符号,换成了 d。 把参数稍稍一变,就成了微信视频号。 怪不得大家会觉得两个 logo 很像,原来背后还有这样的联系。 在数学上,这样的图形叫做李萨如曲线(Lissajous Curve),严格的定义是“两个沿着互相垂直方向的正弦振动合成的轨迹。” d 这个参数取值看起来很怪,其实是 5π/9 和 5π/12。 从三维空间看 MetaFacebook,啊不是,Meta 公司开发布会的时候,宣传视频里有这么一段三维动画: 李萨如图形也可以再加上一个 z 轴,变成一条三维曲线。 如果把 2D 的李萨如曲线看作是 3D 曲线在平面的投影,那么参数 δ 就是控制我们观察的角度。 结合这段动画,原来这里 Logo 的变化是在三维空间中做旋转。 这时再回过头去看 Meta 公司宣传文案中的这段话:
似乎有那么点元宇宙的味了。 李萨如曲线本来是干嘛的?朱尔斯・安东尼・李萨如(Jules Antoine Lissajous)本人是一位 19 世纪的法国物理学家,研究的是如何用图形来表示看不见的声音。 他做出一套装置,先把小镜子贴在音叉的末端。 然后用光线照射第一个音叉上的小镜子,反射到第二个音叉,再反射到一个放大镜。 如果两次反射的光线相互垂直,音叉震动的频率成特定比例,就可以观察到各种各样的李萨如曲线了。 李萨如推广这套设备用于乐器校准,这样就不是非得找耳朵好使的人来判断音高准不准了。 结果超出意料的成功,1859 年法国政府邀请他参加工作组,用这套设备制定了国家音高标准,把 435Hz 定为标准音。 后来 1939 年伦敦重新把标准音定义为 440Hz,成为通用的“第一国际音高”沿用到今天。法国的 435Hz 现在被称作“第二国际音高”。 李萨如这项研究是借鉴了之前一位纳撒尼尔・鲍迪奇的想法,所以这种曲线也可以叫做鲍迪奇曲线,也有叫李萨如图形、鲍迪奇图形的,再加上李萨如的不同译法,总之名字不少。 除了校准声音之外,李萨如那个时代也有人对画出来的图形更感兴趣。 以格拉斯哥大学一位教授 Hugh Blackburn 为代表的一些人用发明了一套机械的谐波记录仪(Harmonograph)。 这种装置夹上一根笔就能画出纷繁复杂的图案,怪好看的,也受到了艺术圈的关注。 艺术圈对李萨如曲线的兴趣延续到今天,很多机构和品牌的 Logo 设计中都能找到李萨如曲线的身影。 比如…… 中央电视台的旧版台标。 过去电视台经常用到的示波器就能输入两个正弦波产生李萨如曲线,难道设计灵感是从这来的? 还有很多大学的实验室用了这种曲线,就不一一列举了。 近几年的有迪士尼推出的在线观影平台 Movies Anywhere。 然后就是最近的 Meta 了。 谁发现了 Meta 的秘密Nathaniel Budijono 在自己的 GitHub 博客解释了 Meta 的 Logo 与李萨如曲线的关系。 这位小哥目前在明尼苏达大学学习计算机和数学,经常在 GitHub 上发布一些开源项目和数学科普。 他画图使用的工具是 Desmos 和 Manim。 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文章最后的链接,试试 Desmos 在线版。 方程已经写好,只需动手调调参数,看你能不能找出还有哪些 Logo 也用了李萨如曲线。 参考链接: [1]https://nathanielbd.github.io/posts/what-is-the-meta-logo/ [2]https://design.facebook.com/stories/designing-our-new-company-brand-meta/ [3]https://www.historyofinformation.com/detail.php?id=3263 [4]https://www.encyclopedia.com/science/dictionaries-thesauruses-pictures-and-press-releases/lissajous-jules-antoine (责任编辑:sgxyc8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