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麒麟900系在下半年可以拿出基准性能和制程工艺不输年初骁龙800系的SoC;2、 性能与半年前骁龙800系相近的麒麟900系,往往在性能发挥稳定性上输给前者;3、 不仅性能稳定性要输,功耗发热也一并输(这两点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看的)。
如果要拿具体的例子来说,去年年底的麒麟960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4/16nm制程工艺难以支撑去年旗舰级SoC的性能已成既定事实,骁龙820/821发热降频的现象频发;而麒麟960发布后,我们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发现它的整体功耗表现只能用“大跌眼镜”来形容。
而不巧的是,麒麟960发布初期,无数的媒体和分析师一致认为它将会逆袭高通骁龙820/821,成为中国制造的“性能之王”;这一测试结果也是一下子打脸了不少“业界权威”。
1、 麒麟970基准性能和高通骁龙835难解难分,两者均有强劲性能;2、 同制程下,高通骁龙835拥有更加稳定的性能发挥,以及更佳的发热控制。3、 麒麟970依旧无法逆袭。
那么,接下来的测试,就是一个证实猜想或打脸猜想的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列所有测试,均使用麒麟970平台的华为Mate 10和高通骁龙835平台的小米6完成】
基准性能测试
基准性能,顾名思义,就是一款SoC在不受环境干扰情况下,能够发挥出来的极限性能。由于非理想环境下想要完全避免一切干扰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选择在冰箱冷藏室中进行测试,尽量减少温度这一重要变量对于性能的影响。
接下来是GPU的基准性能测试,同样在冰箱冷藏室中完成。采用12核心Mali-G72旗舰级GPU解决方案的麒麟970一举拿到9060的高分,而采用高通Adreno 540 GPU的高通骁龙835仅得到7711分,测试成绩高下立判。因此,凭借强悍的GPU基准性能,本轮测试环节中麒麟970旗开得胜。实际场景测试
虽然麒麟970拿下了基准性能测试的胜利,但大家要注意,基准性能是你在日常生活中永远体验不到的东西,不仅环境温度和电池状态会对手机的性能体验造成影响,进程数量、资源占用等等变量也是你必须囊括在内的。
我们前不久放出了一期暴力虐测高通骁龙835、麒麟960和联发科Helio X30的视频,但由于这次时间实在有限,我们不能复现每款手机安装150个APP的极限场景,因此用简单粗暴的超大型游戏《NBA 2K17》全高画质拷机30分钟来代替。眼下已是深秋,我们运行下面测试的环境温度是17℃,请大家周知。
此外,150个APP虐测旨在测试手机硬件平台在超多进程并行时的多任务处理情况;而超大型游戏全高画质拷机则重在测试长时间高性能运行期间,手机硬件平台全程的性能发挥表现与发热情况。这点同样要在测试前向大家说明清楚。
不说废话了,我们看采用麒麟970平台的华为Mate 10拷机全程的性能记录。整整30分钟的全高画质拷机测试中,Mate 10帧率中位数43fps,帧率稳定性值(中位数正负20%区间内的帧率分布比例)60.28%——只有高端的硬件平台才能在《NBA 2K17》这种“手机杀手”的全高画质下跑出这样的成绩,这绝对是无可争议的。细看全程帧率曲线,除了10~11分钟前后出现的意外卡顿现象,华为Mate 10在前20分钟时间段都能保证将帧率基本稳在40fps以上;然而,20分钟之后,我们发现Mate 10的帧率分布开始在30~40fps区间出现,且随着时间推移,帧率到达60fps的次数开始减少——即使台积电10nm制程的实力出众,12核的G72依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发热点,高温降频情况仍有出现。
而对比此前室温25℃条件下对于高通骁龙835平台的《NBA 2K17》同规则拷机测试,大家不难发现,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于骁龙835这种发挥“稳如狗”的SoC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25℃时,测试后期骁龙835出现高温降频的情况)。因此,麒麟970这款稳定性相对较差的SoC其实是捡了个便宜,如果这次的测试发生在室温25℃的夏季,麒麟970的表现必然会更差。
总结
两轮测试结束,麒麟970和高通骁龙835的表现基本印证了我们测试前的猜想——在“实验室环境”的基准性能方面,麒麟970甚至可以反杀骁龙835,但还原到实际生活场景下,麒麟970的性能与其极限性能差距很大,骁龙835则可以实现稳定高效的性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