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苏晓洲、阳建、刘良恒

随着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中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复兴号的空气动力形、牵引系统心、网络控制芯,都来自湖南。新华社记者采访了解到,传统鱼米之乡湖南近年瞄准创建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以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姿态追梦中国制造2025,产业新经济迸发蓬勃生机。在京沪高铁等线路运行复兴号,外形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标准。记者在位于长沙城南的中南大学高铁研究中心看到,造型各异的高铁列车模型在弹射实验装置上测试和研发。中心主任梁习锋教授告诉记者,在这里的研究助力复兴号获得更优化的空气动力学外形,带来了美观、节能、静音、稳定、安全五大效应。作为湖南省会,长沙创新不止于复兴号之形。岳麓山下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每秒运算1372万亿次的天河号超级计算机,担负先进飞机和船舶动力工业仿真等尖端项目;天仪研究院制造的卫星,不断搭乘运载火箭进入太空;航天环宇精密制造,为很多在轨卫星和嫦娥登月制造关键部件;3D打印、机器人产业悄然崛起,新成立的航天中南先进光机电技术创新中心,北斗多源组合导航系统应用产业前景远大……国产牵引控制系统动力澎湃、网络控制系统安装中华血统大脑,是复兴号的亮点与优势。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江华说,中车株所设计的传感识别和传动控制系统,能够智能化完成动力分配,既提高了安全性,又降低了能耗;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龙谷宗说,公司为复兴号研制了先进的牵引电机和变压器,还拥有高铁领域具有革命性影响的技术储备。在诞生复兴号心与芯的株洲,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正为全球提供包括磁悬浮列车在内的各种先进轨道交通系统装备。以千亿轨道交通产业为依托,株洲节能与新能源客车销量国内居前,航空发动机生产和研发比翼齐飞,自主载人轻型飞机和无人机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湖南长城自主可控计算机整机智能制造生产线,将实现3C电子产品装配机器人智能化生产……记者从湖南省委深改办等部门了解到,围绕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湖南推出一系列措施促进智能制造百舸争流:政策集成方面,有利于创新的设想大胆实践,不利于创新的障碍坚决破除,单个政策变集成政策,复合效应逐步显现;要素激活方面,不断优化和创新机制,财政资金更多用于培育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平台拓展方面,依托国家级战略平台,积极打造众星捧月的技术平台、服务平台,共性技术研究、公共服务支持不断强化。全省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大提速、大发展,智能制造行动正在为湖南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南省科技厅等部门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湖南创新综合实力已由2012年全国第15位上升到第11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3%提高到55%,专利综合实力升至全国第7位。受此带动,湖南以长沙、株洲、湘潭、衡阳等地为中心的装备制造业已成万亿产业。预计到2020年,湖南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产值有望达到17000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值的30%以上。随着产业革命和科技进步浪潮的到来,地处内陆腹地的湖南与沿海在对接创新资源上处于同一起跑线。湖南学界、业界人士认为,只要根据自身区域资源禀赋确立产业主攻方向,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战略,就能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遇,形成区域差异化的发展优势。